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5篇

【篇1】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最近,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
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篇2】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专题一 黑龙江省情概要

黑龙江地处祖国大地的最北方,有着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森林,丰富的油田,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国家的兴旺和一个省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和超越国情和省情。省情是一个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传统、科教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等等,是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兴省的基本依据。

一、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人口3826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生态、农业、工业和对俄贸易大省,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黑龙江是资源大省

黑龙江油、煤、木三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全国占第一位,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也是独占鳌头。

大庆油田为全国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曾连续27年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目前仍可保持年产4000万吨的原油产量。天然气探明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近220亿吨,全省75个市、县中,有29个发现有煤田或煤产地,含煤面积共二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以东北部地区为最好,著名的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等矿区,是我国煤油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其规模开发、深度开发、系列开发的前景广阔。铁矿、金矿、石灰岩矿、晶质石墨等也都有一定储量,有色金属和非能源矿产资源也都有较大开发潜力。黑龙江也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43.6%,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5亿立方米,具有碳汇林业和林下养殖业的天然优势,林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潜力很大。

(二)黑龙江是生态大省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生态大省,拥有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冰雪的原生态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其省名源于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它气势磅礴、神秘古朴,江水清澈,是世界上较少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其支流乌苏里江也是世界闻名的大界江,水产丰富,环境优美,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避暑。大小兴安岭等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60%,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林区,森林、矿藏、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兴安岭被誉为“绿色林海”,小兴安岭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全省还有102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著名的有牡丹江的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伊春的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兴安岭的呼中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莽莽林海、繁茂葱郁,这里生长的红松、黄波椤、水曲柳、核桃楸等珍贵树种,堪称祖国的林木珍宝。省内有芦苇、塔头、岛状、森林、湖泊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总面积434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8。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125万公顷。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等4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黑龙江省湖泊星罗棋布。五大连池由火山爆发形成的5个相连的堰塞湖和周围14座火山丘组成,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是北方著名风景区、疗养区。兴凯湖是亚洲最大的界湖,我国境内面积1080平方公里,水产丰富。黑龙江省还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蜚声中外;
“中国雪乡”风景区雪深达2米,是观雪赏景的绝佳胜地;
亚布力、二龙山、长寿山、乌吉密、日月峡等近100个滑雪场年接待400多万人次滑雪。

(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

全球三大寒地黑土带,龙江独具一条;
耕地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全省多为平原和漫岗地势,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广袤、肥沃的黑土和勤劳、质朴的龙江人,造就了全国农业第一大省。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是全国耕地面积第一大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8万千瓦,商品粮总产量占全国第一。垦区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4吨,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超过40%,奶牛、生猪、家禽存栏量均为全国前列。农业科技化水平高,全省农业劳动生产科技贡献率达53%,具有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8.4万人,累积获得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推广奖300多项。

寒地黑土同时是龙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17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企业有403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有46家,超过10亿元以上的有17家。省内的大豆、大米、杂粮、乳制品、啤酒、矿泉水、山产品等品质极佳,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四)黑龙江是工业大省

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全省工业比重在全国排列第4位,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体系,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及工量具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在采掘工业方面,有一大油田(大庆油田)、两大林区(大兴安岭和伊春林区)、四大煤城(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
在机械工业方面,有一大重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两大机床(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第二机床厂)、三大动力(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此外,还有北大荒农垦集团、哈药集团、哈航空航天集团、龙电集团等一大批大企业集团。主要工业品中,原油、大型发电设备、微型轻型汽车、重型机床、亚麻布、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啤酒、人造板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建国5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约占全国2/5的原油、1/3的木材、1/10的煤炭以及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

(五)黑龙江是沿边开放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对俄贸易始终占全国的20%左右。为适应中俄经济贸易发展形势,黑龙江省积极调整对俄经贸合作方式,由以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全方面发展转变,由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局部合作向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合作转变,由以口岸通道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的加速发展口岸经济转变,由以经贸层面互动为主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转变。目前黑龙江正在着力推进中俄石油管道工程、黑瞎子岛保护开发、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黑龙江同江铁路大桥、外贝加尔边去林浆一体化项目、东宁中俄机电产业园等大型投资项目。随着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和资源深加工项目建成,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必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六)黑龙江是科技文化大省

黑龙江有哈工大、哈工程等全国知名高校,独具科技优势。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所,普通高校68所,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01个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近120万人,院士38位。我国最大的兽医药科研基地,最大的传感器技术研究基地,重要的水电、火电、核电技术研究基地,最强的玻璃钢材料研究科研单位,最大的焊接技术研究基地等都建在我省,我国大多数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如三峡水电工程、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都有黑龙江的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

黑龙江是文化大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欧、俄时尚文化汇聚地,省会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之称”。上世纪20年代,随着中东铁路修建,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拥有34家外资银行,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外国商业机构达1800多个,哈尔滨江海关居全国六大海关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的生产基地。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电影院、啤酒厂、卷烟厂、滑雪场等均在哈尔滨市诞生。

二、黑龙江省后发展、欠发达的差距

黑龙江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大而不优,服务业起步较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经济总体水平与南方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思想解放不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转变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的过程。我省是最早建立计划体制的省份,也是计划体制退出最晚的省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包括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由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思维定势,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往往成为深化改革的绊脚石。这种陈旧的思维定势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人们的行为取向,严重阻碍龙江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体制落后

黑龙江的体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的瓶颈问题,黑龙江是最早在全国实施计划经济的省份,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是最后一个撤出计划经济阵地的省份,计划经济的旧胎记在黑龙江身上体现得明显而深刻。主要表现在经济执法部门多,政府行为过重,对微观经济管制较深,行政审批环节多,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差等方面。近几年,省委、省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通过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形成有利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取得较好成绩。

(三)经济结构欠优

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黑龙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结构合理才能促进良性发展。黑龙江经济结构欠优主要表象在三个方面:

一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个头大、历史老、包袱重,比重过高,民营经济发展晚,比重低,与南方发达省份差距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的三产比例是计划经济留下的旧胎记,不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轨迹。一产太大,大而不强;
二产太大,大而不优;
三产比重太小,对经济贡献率不高。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建国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牺牲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积淀了厚重的“三农”问题,这个问题在黑龙江尤为突出。

三、黑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四步走战略

总结建国后近60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对省情进行准确的认知和定位,黑龙江的发展才能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一)建国后提出农业立省战略,大农业、大粮仓确保全国粮食安全

建国后,由于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寒地黑土优势,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的“北大仓”,提出农业立省战略,由王震将军带领,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开发“北大荒”运动。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农业示范基地。当年来到这里的转业军人,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把自已的子孙后代留在了北大荒,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开发北大荒的决心,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忠诚战士。他们这种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黑龙江人一直引以自豪的“北大荒精神”的真谛。他们所竖起的丰碑,将永远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熠熠发光。

(二)计划经济年代突出工业强省战略,成为全国制造业、石化工业中心

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要比新中国成立还要早上十几年。日本占领时期,黑龙江作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日本在黑龙江大力发展重工业,实施“统制经济”的管理模式,与计划经济并无二致。无论是煤炭、钢铁等,都领先于全国乃至亚洲,给黑龙江带来了来别的省份难以超越的工业基础,同时也给黑龙江遗留了阻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建国初期,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黑龙江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有22项在黑龙江省。国家在黑龙江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规定为25.6亿元,占国家工业投资的10.3%。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主体主要形成于“一五”、“二五”时期。抗美援朝期间“南厂北迁”的13个大中型企业和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在哈市布局,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

1960年,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和转业官兵涌入“有月亮的地方”(萨尔图,蒙古语,意为有月亮的地方,50年前大庆石油会战的主战场)。由此,黑龙江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GDP一直排在前八位。同一时期,黑龙江涌现出了像“铁人”王进喜等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英雄人物。大庆油田的开发,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更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在全国更是掀起了一场“工业学大庆”的热潮。

建国初期,黑龙江省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结构是一产比重过高,二、三产比重偏低,195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5.8:30.4:23.8。到1958年,由于“一五”计划时期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增加值快速跃升,二产比重超越一产,三次产业比例为29.5:48.2:22.2,工业强省计划的实施,使二产成为黑龙江经济的绝对支柱,黑龙江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国的制造业、石化产业中心。

(三)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实施服务业富省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我国把现代第三产业统称为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共分为金融业、电信业、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六大业态。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层次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战略之举,是稳增长、保就业、促增收的重大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黑龙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服务业富省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黑龙江省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做强做大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保障了我国粮食的双安全:一是产量保安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二是质量保安全,解决了全国人民饮食健康问题。城镇化脚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也随之加快,初步形成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发展了石油、煤炭等一大批强大的国有企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强大后盾,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

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黑龙江省能够积极发展吸收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并将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其内部结构优化结合起来,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轻工业比重出现了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比例失调状况。

近年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黑龙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逐步加快,从政策到各部门的具体生产方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产业结构变动已见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动趋势与国际上有关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趋向一致,产业层次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目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和邮电等传统产业持续进步,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多种经营方式、新型业态和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和商品配送中心等不断涌现。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以及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黑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分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劳动力就业、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做足了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助推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四)党的十八大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出一条内生增长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八字方针。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创新驱动新战略,在黑龙江细化为五个创新,形成系统工程,为龙江发展寻找出了一个新思路,新载体。

一是观念创新出活力。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黑龙江由于历史原因,封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不求做大做强。黑龙江计划经济的旧胎记很重,经济欠发达,首先是思想观念欠发达造成的,解放思想尤其重要。要做到观念创新,见到绿灯要抓紧跑,见到黄灯赶快跑,见到红灯要绕着跑。解放思想。这是黑龙江经济发展重要的出路。

二是体制创新出动力。黑龙江省是最早进入也是最后撤出计划经济阵地的,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要全力深化改革,营造新制度红利,激活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动力。省政府出台了三大举措,扶植企业快速发展。一是成立企业投诉中心,保障企业合理发展;
二是政务公开;
三是简政放权,精简下放了317项审批权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给企业减负,黑龙江的经济才有希望,才有后劲,才有潜力。

三是结构创新出潜力。黑龙江的经济落后源于结构的落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需要。对此,省委、省政府着力于改善优化产业结构,补长四个结构性短板,经济快速发展。第一个短板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发展晚、比重低。第二个短板是现代服务业仍欠发展,黑龙江省一产农业比重太大,大而不强,缺少深加工;
二产大而不优,结构太老化,新兴战略产业比重太小;
现代服务业发展晚,比重低。第三个短板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黑龙江以烧油、煤的黑色化石能源为主,造成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省委、省政府鼓励企业开发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有效地改变了能源结构问题。第四个短板是黑龙江开发结构不合理,只注重资源开发,而忽视市场开发,导致黑龙江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守着资源过穷日子。黑龙江在十八大后,充分转方式调结构,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补长短板上做文章,结构创新,极具发展潜力。

四是融资创新出财力。黑龙江融资的方式和思路在不断创新。市场经济中融资方式有三种:一是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还本还息风险压力大。二是租赁融资,从租赁公司租厂房和设备,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到租赁公司变现融资,实现从单一融资金转向融资产。第三个是上市融资。过去,黑龙江省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没有创新。十八大后,企业融资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改革的重点问题

五是科技创新出竞争力。国与国的竞争,省与省的竞争,都回归到科技的竞争。十八大提出三种科技创新模式,一是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引进创新,三是协同创新。21世纪是创新的年代,是科技发展的年代,是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时代已经来临,黑龙江省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为迎接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黑龙江省委制定了五大规划,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三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四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规划,五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近期着力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我国陆海丝绸之路带的有力支撑。黑龙江走出一条新路,做强长版,补齐短板,打造龙江升级版,大美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3】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一、中印关系

(1)中印关系十分脆弱,双方或国际体系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双边关系的振荡或倒退。

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经贸问题、美国因素、巴基斯坦因素

(2)和平解决好、中印洞朗对峙事件:①粉碎了美日拉拢印度的战略图谋。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是美日拉拢印度的战略目的,就是要让印度来掣肘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②震慑了东突藏独分裂势力;
③维护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④延续了国家和平发展进程;
⑤营造了十九大的良好氛围。

(3)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印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蜜月时期(1950-1959年)②对峙时期(1959-1976年)③正常化时期(1976-2000年)④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2、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概念

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文化伦理形态。

2.建设美丽中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1)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的重要内容。

(2)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3)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建设美丽中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怎样理解“融入”的含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党加强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4.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划好主体功能区,合理开发布局,做好顶层设计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建设、评价体系、目标体系、考管制度和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和市场调节,生态意识教育和公众参与。。

3、隐蔽行动

1.概念辨析:秘密活动、间谍活动、隐蔽行动

(1)秘密活动:一切隐藏的、被掩盖的、不愿让人知晓的活动的总称

(2)间谍活动:

SPY:受雇于某一国家或组织秘密收集其他国家或组织情报的人。

我国一般将间谍活动定义为秘密搜集情报活动和颠覆破坏活动。

(3)隐蔽行动:

隐蔽活动的内涵:服务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维护美国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

主要手段:综合运用隐蔽的政治、经济、宣传和准军事行动。

特征:掩盖美国政府的作用,即使暴露也可以不认账。

隐蔽活动属于秘密活动,但不是间谍活动。

(4)相互联系和区别:

从隐蔽行动的内涵可知,这一概念和秘密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隐蔽行动也属秘密活动,也可称为秘密活动;
其区别是,秘密活动的内涵更宽泛,隐蔽行动只是其中之一,除此而外,间谍活动、反间谍活动等均属秘密活动。“秘密活动”与“隐蔽行动”的关系,即是一种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隐蔽行动与间谍活动的关系,它们同属秘密活动,但任务和方式各异。间谍活动旨在秘密刺探、收集传递情报,任务较为单纯;
隐蔽行动是秘密从事颠覆、破坏、纵火、放毒、挑拨离间、造谣惑众、援助制裁等等各种活动,任务较为复杂;
间谍活动所采取的方式一般是秘密进行,不露痕迹,使对方根本不知道发生过这样的事,如窃听谈话、偷拍文件、盗窃密码等;
隐蔽行动所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对方能感知的,只是要掩盖其组织者与实施者的真实身份。

2.国际关系中的典型“隐蔽行动”

案例:1948 年意大利大选与美国的隐蔽行动——书信运动

书信运动名义上是一场由私人组织发起、通过美国人特别是美籍意大利人向意大利亲友写私人信件的心理宣传活动,但本质上是由美国政府利用、鼓励和发展的一项大规模隐蔽行动。1948 年 1 月,美国极有影响力的意大利语报纸《前进报》,敦促读者加入向意大利人写信的“十万人委员会”,保证每个人向十个意大利人写信,影响意大利政府选举。

行动背景:意大利共产党发展势头强劲,有可能夺取意大利全国政权。

行动目的:阻挠意大利共产党赢得议会选举,阻止意大利共产党掌握政权。

“阻止意大利落入共产党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CIA”

主要手段:宣传战、心理战。

分析:美国隐蔽行动的得失

(1)隐蔽行动的功效

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紧张气氛,配制了反共因素,在推动苏东剧变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活动,毒化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的思想信念,煽动人们不满,激发对西方制度的向往,传播反抗信息,对剧变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一些隐蔽行动,实现了某些国家左翼政权更迭,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

(2)隐蔽行动的局限性

首先,有成功又失败,准军事活动失败居多。其次,有些行动后遗症明显。第三,背离了西方所谓民主政治原则、道德规范。第四,归根结底是对别国主权和独立的破坏。

3.当代大学生对暗战应有的态度

(1)对隐蔽行动的“常态化”认识

国家竞争,必然伴随各种手段,外部势力采用隐蔽行动,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篇4】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党的生命。A.制度道路B.道路道路C.制度制度D.道路制度正确答案是:道路道路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改革开放D.“两个维护”正确答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以德治国D.党的领导正确答案是:党的领导
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B.社会主义制度C.以德治国D.三权分立正确答案是:依法治国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
A.改革开放B.经济体制改革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人民当家作主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判断题
1.中国道路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2.全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制度自信位居“四个自信”之首,增强“四个自信”首先要增强制度自信。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实践主题。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和生态发展道路。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C.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正确答案是: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A.洪秀全B.毛泽东C.周恩来D.孙中山正确答案是:孙中山3.()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前提。
A.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B.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C.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确答案是: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4.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都主张()。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B.向西方学习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D.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正确答案是:向西方学习
5.鸦片战争后,中国要变落后、贫穷为先进、富强,要实现现代化,仅仅依靠学习西方行不通,仅仅搞一些改良也不行,关键是()。
A.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D.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正确答案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
二、判断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2.1895年,舰船实力占据优势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3.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经济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4.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独立、富强,首先必须发展实业,建设国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年,中俄双方将共同庆祝《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周年,这是俄中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A.40周年B.30周年C.20周年D.10周年正确答案是:20周年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为发展大国关系明确了方向。
A.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B.总体稳定、均衡发展C.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D.和平共处正确答案是:总体稳定、均衡发展试题33标记试题试题正文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为基本方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A.和平共处B.分享和共赢C.合作共赢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答案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4.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深化同()的关系。
A.周边国家B.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D.东盟国家正确答案是:周边国家
5.中国推动构建以()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A.合作共赢B.团结合作C.和平发展D.开放包容正确答案是:合作共赢
二、判断题
1.日本的亚太战略呈现出了安全和经济诉求齐头并进的样态。()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发展是中国长期面临的主要任务。()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3.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4.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东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选择一项:

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5.中国推进周边外交的主要方式将是利用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积极营造以中国为驱动的区域合作体系。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A.2019B.2020C.2021D.2022正确答案是:2020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形成“以()为主体、()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表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A.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B.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C.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D.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大循环正确答案是: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3.下面不属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可行性的选项是()。
A.中国拥有14亿人口B.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C.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D.庞大的国际需求正确答案是:庞大的国际需求
4.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期来看,()是重点。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稳需求,固经济C.扩大生产D.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正确答案是:稳需求,固经济试题
5.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双循环”提出的时代背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B.“十四五”时期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C.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变革期D.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正确答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二、判断题
1.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我国长期向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3.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已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4.国内循环是国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5.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的背景下形成的。下列选项中,对新时代之“新”表述错误的是()。A.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C.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新的奋斗目标,即当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正确答案是:新的奋斗目标,即当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

2.必须把()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A.教育教学B.人才成长C.立德树人D.学习成绩正确答案是:立德树人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拓了()教育思想的新境界。A.无产阶级B.马克思主义C.毛泽东D.新时代正确答案是:新时代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
A.“九个坚持”B.“四个意识”C.“两个维护”D.“四个自信”正确答案是:“九个坚持”
5.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仍然是时代的主题。A.世界和平与局部战争B.不断探索与曲折发展C.和平与发展正确答案是:和平与发展试题
二、判断题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对全人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具有普遍适用性。()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全面总结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着力破解历史问题的背景下形成的。()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3.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步入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5.新时代之“新”,在于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篇5】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专题一黑龙江省情概要

黑龙江地处祖国大地的最北方,有着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森林,丰富的油田,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国家的兴旺和一个省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和超越国情和省情。省情是一个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历史传统、科教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等等,是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兴省的基本依据。一、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人口3826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生态、农业、工业和对俄贸易大省,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黑龙江是资源大省
黑龙江油、煤、木三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全国占第一

位,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也是独占鳌头。
大庆油田为全国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曾连续27年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目前仍可保持年产4000万吨的原油产量。天然气探明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近220亿吨,全省75个市、县中,有29个发现有煤田或煤产地,含煤面积共二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以东北部地区为最好,著名的有鸡西、鹤岗、双鸭山及七台河等矿区,是我国煤油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其规模开发、深度开发、系列开发的前景广阔。铁矿、金矿、石灰岩矿、晶质石墨等也都有一定储量,有色金属和非能源矿产资源也都有较大开发潜力。黑龙江也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43.6%,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5亿立方米,具有碳汇林业和林下养殖业的天然优势,林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潜力很大。
(二)黑龙江是生态大省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生态大省,拥有大界江、大森林、大

湿地、大湖泊、大冰雪的原生态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其省名源于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它气势磅礴、神秘古朴,江水清澈,是世界上较少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其支流乌苏里江也是世界闻名的大界江,水产丰富,环境优美,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避暑。大小兴安岭等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60%,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林区,森林、矿藏、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兴安岭被誉为“绿色林海”,小兴安岭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全省还有102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著名的有牡丹江的牡丹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伊春的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兴安岭的呼中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莽莽林海、繁茂葱郁,这里生长的红松、黄波椤、水曲柳、核桃楸等珍贵树种,堪称祖国的林木珍宝。省内有芦苇、塔头、岛状、森林、湖泊等多种类型的湿地,总面积434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8。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125万公顷。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等4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黑龙江省湖泊星罗棋布。五大连池由火

3

山爆发形成的5个相连的堰塞湖和周围14座火山丘组成,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是北方著名风景区、疗养区。兴凯湖是亚洲最大的界湖,我国境内面积1080平方公里,水产丰富。黑龙江省还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蜚声中外;
“中国雪乡”风景区雪深达2米,是观雪赏景的绝佳胜地;
亚布力、二龙山、长寿山、乌吉密、日月峡等近100个滑雪场年接待400多万人次滑雪。
(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
全球三大寒地黑土带,龙江独具一条;
耕地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全省多为平原和漫岗地势,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广袤、肥沃的黑土和勤劳、质朴的龙江人,造就了全国农业第一大省。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是全国耕地面积第一大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8万千瓦,商品粮总产量占全国第一。垦区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4吨,

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超过40%,奶牛、生猪、家禽存栏量均为全国前列。农业科技化水平高,全省农业劳动生产科技贡献率达53%,具有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8.4万人,累积获得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推广奖300多项。
寒地黑土同时是龙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17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企业有403家,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有46家,超过10亿元以上的有17家。省内的大豆、大米、杂粮、乳制品、啤酒、矿泉水、山产品等品质极佳,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四)黑龙江是工业大省
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全省工业比重在全国排列第4位,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体系,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及工量具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在采

5

掘工业方面,有一大油田(大庆油田)、两大林区(大兴安岭和伊春林区)、四大煤城(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
在机械工业方面,有一大重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两大机床(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第二机床厂)、三大动力(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此外,还有北大荒农垦集团、哈药集团、哈航空航天集团、龙电集团等一大批大企业集团。主要工业品中,原油、大型发电设备、微型轻型汽车、重型机床、亚麻布、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啤酒、人造板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建国5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约占全国2/5的原油、1/3的木材、1/10的煤炭以及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
(五)黑龙江是沿边开放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对俄贸易始终占全国的20%左右。为适应中俄经济贸易发展形势,黑龙江省积极调整对俄经贸合作方式,由以贸易为主向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全方面发展转变,由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局部合作向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合作转变,由以口岸通道和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为主向的加速发展口岸经济转变,由以经贸层面互动为主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转变。目前黑龙江正在着力推进中俄石油管道工程、黑瞎子岛保护开发、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黑龙江同江铁路大桥、外贝加尔边去林浆一体化项目、东宁中俄机电产业园等大型投资项目。随着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和资源深加工项目建成,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必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六)黑龙江是科技文化大省
黑龙江有哈工大、哈工程等全国知名高校,独具科技优势。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所,普通高校68所,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01个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近120万人,院士38位。我国最大的兽医药科研基地,最大的传感器技术研究基地,重要的水电、火电、核电技术研究基地,最强的玻璃钢材料研究科研单位,最大的焊接技术研究基地等都建在我省,我国大多数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如三峡水电工程、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都有黑龙江的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

7

黑龙江是文化大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欧、俄时尚文化汇聚地,省会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之称”。上世纪20年代,随着中东铁路修建,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拥有34家外资银行,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外国商业机构达1800多个,哈尔滨江海关居全国六大海关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的生产基地。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电影院、啤酒厂、卷烟厂、滑雪场等均在哈尔滨市诞生。
二、黑龙江省后发展、欠发达的差距
黑龙江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大而不优,服务业起步较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经济总体水平与南方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思想解放不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转变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的过程。我省是最早建立计划体制的省份,也是计划体制退出最晚的省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包括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由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思维定势,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往往成为深化改革的绊脚石。这种陈旧的思维定势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人们的行为取向,严重阻碍龙江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体制落后
黑龙江的体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的瓶颈问题,黑龙江是最早在全国实施计划经济的省份,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是最后一个撤出计划经济阵地的省份,计划经济的旧胎记在黑龙江身上体现得明显而深刻。主要表现在经济执法部门多,政府行为过重,对微观经济管制较深,行政审批环节多,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差等方面。近几年,省委、省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通过体制改革为

9

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形成有利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取得较好成绩。
(三)经济结构欠优
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黑龙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结构合理才能促进良性发展。黑龙江经济结构欠优主要表象在三个方面:
一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个头大、历史老、包袱重,比重过高,民营经济发展晚,比重低,与南方发达省份差距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的三产比例是计划经济留下的旧胎记,不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轨迹。一产太大,大而不强;
二产太大,大而不优;
三产比重太小,对经济贡献率不高。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建国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牺牲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积淀了厚重的“三农”问题,这个问题在黑龙江尤

为突出。
三、黑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四步走战略
总结建国后近60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对省情进行准确的认知和定位,黑龙江的发展才能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一)建国后提出农业立省战略,大农业、大粮仓确保全国粮食安全
建国后,由于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寒地黑土优势,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的“北大仓”,提出农业立省战略,由王震将军带领,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开发“北大荒”运动。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

11

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农业示范基地。当年来到这里的转业军人,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把自已的子孙后代留在了北大荒,但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他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开发北大荒的决心,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忠诚战士。他们这种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黑龙江人一直引以自豪的“北大荒精神”的真谛。他们所竖起的丰碑,将永远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熠熠发光。

(二)计划经济年代突出工业强省战略,成为全国制造业、石化工业中心
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要比新中国成立还要早上十几年。日本占领时期,黑龙江作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日本在黑龙江大力发展重工业,实施“统制经济”的管理模式,与计划经济并无二致。无论是煤炭、钢铁等,都领先于全国乃至亚洲,给黑龙江带来了来别的省份难以超越的工业基础,同时也给黑龙江遗留了阻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建国初期,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黑龙江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有22项在黑龙江省。国家在黑龙江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规定为25.6亿元,占国家工业投资的10.3%。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主体主要形成于“一五”、“二五”时期。抗美援朝期间“南厂北迁”的13个大中型企业和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在哈市布局,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

13

1960年,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和转业官兵涌入“有月亮的地方”(萨尔图,蒙古语,意为有月亮的地方,50年前大庆石油会战的主战场。由此,黑龙江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GDP一直排在前八位。同一时期,黑龙江涌现出了像“铁人”王进喜等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英雄人物。大庆油田的开发,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更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在全国更是掀起了一场“工业学大庆”的热潮。
建国初期,黑龙江省经济总量中三次产业结构是一产比重过高,二、三产比重偏低,195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5.8:30.4:23.8。到1958年,由于“一五”计划时期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增加值快速跃升,二产比重超越一产,三次产业比例为29.5:48.2:22.2,工业强省计划的实施,使二产成为黑龙江经济的绝对支柱,黑龙江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国的制造业、石化产业中心。

(三)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实施服务业富省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我国把现代第三产业统称为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共分为金融业、电信业、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六大业态。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层次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战略之举,是稳增长、保就业、促增收的重大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黑龙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服务业富省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黑龙江省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优质专用农产品快速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做强做大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保障了我国粮食的双安全:一是产量保安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二是质量保安全,解决了全国人民饮食健康问题。城镇化脚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也随之加快,初步形成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发展了石油、煤炭等一大批强大的国有企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强大后

15

盾,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黑龙江省能够积极发展吸收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并将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其内部结构优化结合起来,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轻工业比重出现了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比例失调状况。近年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黑龙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逐步加快,从政策到各部门的具体生产方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产业结构变动已见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动趋势与国际上有关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趋向一致,产业层次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目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和邮电等传统产业持续进步,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多种经营方式、新型业态和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和商品配送中心等不断涌现。旅游、信

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以及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黑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分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劳动力就业、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做足了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助推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四)党的十八大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出一条内生增长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八字方针。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创新驱动新战略,在黑龙江细化为五个创新,形成系统工程,为龙江发展寻找出了一个新思路,新载体。
一是观念创新出活力。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黑龙江由于历史原因,封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不求做大做强。黑龙江计划经济的旧胎记很重,经济欠发达,首先是思想观念欠发达造成的,解放思想尤其

17

重要。要做到观念创新,见到绿灯要抓紧跑,见到黄灯赶快跑,见到红灯要绕着跑。解放思想。这是黑龙江经济发展重要的出路。
二是体制创新出动力。黑龙江省是最早进入也是最后撤出计划经济阵地的,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要全力深化改革,营造新制度红利,激活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动力。省政府出台了三大举措,扶植企业快速发展。一是成立企业投诉中心,保障企业合理发展;
二是政务公开;
三是简政放权,精简下放了317项审批权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给企业减负,黑龙江的经济才有希望,才有后劲,才有潜力。
三是结构创新出潜力。黑龙江的经济落后源于结构的落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需要。对此,省委、省政府着力于改善优化产业结构,补长四个结构性短板,经济快速发展。第一个短板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发展晚、比重低。第二个短板是现代服务业仍欠发展,黑龙江省一产农业比重太大,大而不强,缺少深加工;
二产大而不优,结构太老化,新兴战略产业比重太小;
现代服务业发展晚,

比重低。第三个短板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黑龙江以烧油、煤的黑色化石能源为主,造成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省委、省政府鼓励企业开发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有效地改变了能源结构问题。第四个短板是黑龙江开发结构不合理,只注重资源开发,而忽视市场开发,导致黑龙江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守着资源过穷日子。黑龙江在十八大后,充分转方式调结构,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补长短板上做文章,结构创新,极具发展潜力。四是融资创新出财力。黑龙江融资的方式和思路在不断创新。市场经济中融资方式有三种:一是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还本还息风险压力大。二是租赁融资,从租赁公司租厂房和设备,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到租赁公司变现融资,实现从单一融资金转向融资产。第三个是上市融资。过去,黑龙江省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没有创新。十八大后,企业融资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改革的重点问题
五是科技创新出竞争力。国与国的竞争,省与省的竞争,都回归到科技的竞争。十八大提出三种科技创新模式,一是

19

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引进创新,三是协同创新。21世纪是创新的年代,是科技发展的年代,是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时代已经来临,黑龙江省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为迎接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黑龙江省委制定了五大规划,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三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四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规划,五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近期着力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我国陆海丝绸之路带的有力支撑。黑龙江走出一条新路,做强长版,补齐短板,打造龙江升级版,大美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推荐访问:党课 形势 政策 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 形势与政策专题党课笔记